5月25日,中-荷中心以“科创赋能 蓝色征程”为题举办的国际高峰研讨会在首创环保集团召开。Mark van Loosdrecht,Glen Daigger等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们围绕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技术、污泥处理和资源化、低碳的污水处理新技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首创环保集团董事、党委书记张萌在开幕致辞中表示,2016年,首创环保集团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共同成立了中-荷中心,7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探索,有力驱动了研发模式、产业化模式、污水处理模式的变革。在新的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国际领先的污水处理技术、数字化水务技术、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技术、污泥处理和资源化等方面开展合作研发。”张萌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双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Mark van Loosdrecht教授在《污水处理能源最小化与回收》的报告中表示,未来的污水处理的目标与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要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使用一些新型的低碳污水处理技术,如厌氧氨氧化,好氧颗粒污泥等;二是生产能源,污水厂通过污水的余温热能利用等方式实现能量自给;三是资源的回收,将污水中有机物变成有用的资源加以回收利用。
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袁志国认为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游离亚硝酸可以促进污泥水解,增强厌氧消化的效果,从而缩短污泥厌氧消化水利停留时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Glen Daigger 教授表示城市水系统的管理与污水处理的方式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在关注水处理新技术的同时,也要考虑与之相匹配的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陈光浩认为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从末端使用的角度,去污水中提取有用的有机、无机物质,实现污水的资源回收与利用。
清华大学教授黄霞表示,通过对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能量回收,如利用甲烷曝气、添加活性炭载体等方式以控制膜污染,从而实现反应器能耗的降低,结合水再生和能源资源回收等技术的耦合,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碳中和,甚至能量产出。
日本国立岐阜大学教授李富生为与会者介绍了日本污水处理的常见工艺、规模与标准等现状,他认为我们应该注重传统的东西,尽可能的节能、少能、少能耗,此外还需要更多地考虑资源回收,如水的回用,氮、磷的回收等。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李军以浙江省为例介绍了农村污水处理和市政污水处理的不同要求与标准,从5个要素层面评价农村污水是否做到了绿色处置;对于市政污水处理,李教授认为应该从物质、能源、碳排放、营养、智能、文化、生态系统七个方面考虑未来水工厂的发展。
未来,中-荷中心将继续围绕国际领先污水处理技术、数字化水务技术、污水资源与能源回收技术、污泥处理和资源化等方面开展合作研发。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郝晓、首创环保集团总经理李伏京及聂森钟北辰、王征戍、郝春梅、游美华等公司高管也应邀出席了本次研讨会。